明朝那些事儿为何止步于1644年
宋安之探究
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明朝、1644年、南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那些事儿》有两大特点,是既通俗易懂又幽默风趣,而且脉络清晰,使人看罢是意犹未尽,明白了何为“历史比小说精彩多了”这句话。然而,《明朝那些事儿》讲到1644年便结束,并没有讲到南明,这让很多读者感到好奇,作者当年明月也没有在书中有所说明,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明朝那些事儿》的主题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表。这本书的作者当时并没有计划写完整个中国的历史,而只是选择了一个时间段,即从1368年至1644年的故事进行叙述。因此,从时间线上来说,书中以1644年的结尾是完全合理的。
其次,要解释为什么作者没有延伸到南 明这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南明政权的情况。在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身亡,就意味着明朝的全国性统治结束。不过,由忠于明朝的势力拥立明朝宗室藩王建立的南 明虽然占据了部分地区,但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它们很快就陷入混乱状态。到了1659年,只剩下永历帝逃往缅甸;到了1662年,他被吴三桂押往昆岭绞杀。这段时间里,大敌当前,而内斗却成为主要内容。
考虑到这样的复杂背景,以及对于这些事件的情感共鸣,《文本创作系统》认为继续追述这些细节将会使得整体叙述变得更加复杂且耗时。此外,由于原著作者并非全职作家,其工作安排也可能与长期撰写一部史籍不符。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 明 朝 那些 事 儿 》 为 何 止 步 于 16 44 年?答案就在于它是一部关于1368-1644年的简介,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演变史。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还有疑问,或许可以进一步深入阅读其他相关文献,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这段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历史,它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政治智慧,更重要的是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