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像一位画师他的笔触在历史上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图景
黄绾:元朝朱元璋的智慧比喻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像一位画师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图景。朱元璋,就如同这位画师,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乱世中崛起,创立了明朝。
黄绾(1477—1551),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是浙江省黄岩县洞黄人。他是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公之裔。父母双亲早逝后,他承祖荫官后军都督府都事。正德五年(1510),他结识了王守仁,并订下终身共学之盟。随后,他与闽南十才子、户部主事郑善夫结为知友,不久因病归家。
在江北新宅办石龙书院,研究王守仁哲学,为捍卫“王学”,他经常与人辩论,直到被誉为“吾党之良”。嘉靖元年(1522),他任南京都察院经历。在此期间,他连续上疏赞同“议礼”,并与桂萼、张璁、黄宗明联名争大礼。此举虽然遭到何渊等人的反对,但最终得到了皇帝嘉奖,被授予光禄寺少卿及侍讲学士职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绾继续升迁至詹事锦衣佥事,再次担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他还参与编修《明伦大典》,确保了之前提出的“议礼”成为了官方政策。不过,当他的朋友邹守益因为直谏而被打压时,他也受到牵连,被调往京城降级。不久之后,大同兵变发生时,由于他的安抚策略成功平息叛乱,他再次获得升迁,最终成为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然而,在晚年的某个时候,对于曾经信仰过的王学产生怀疑,加上对士大夫空谈理性耻于言行的人不满,使得他开始批判王学中的问题,并倡导更加实用的思想,即所谓的经世致用。这一转变使得他成为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包括《明道编》、《石龙集》、《久庵文选》、《庙制考义》等,其中《明道编》尤其著名,为中国哲学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