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隋朝犹如李渔与闲情偶寄一脉相承的文化遗产
李渔,17世纪中国戏曲理论家与科普作家,以《闲情偶寄》著称,该书汇集了其多方面的知识,包括饮食、园艺、养生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科学小品集之一。
李渔(1611—约1679),字笠鸿,号湖上笠翁,被尊称为李笠翁。出生于江苏如皋,他在明朝中取秀才,在清朝未曾应试做官。他的家族原本富有,但随着清兵入浙之变,其家族财产大减。他先后居住在杭州和南京,从事文学创作,并开设芥子园书铺。
尽管他主要精力投入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闲情偶寄》仅是其众多作品之一,而他本人对这部书颇有看重。在该书中,他详细论述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个方面,以及戏剧创作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的诸多问题。
其中,《闲情偶寄·饮馔部·蔬菜第一》就收录了关于各种蔬菜的十四篇文章,其中包括如何选择新鲜蔬菜以避免污染,以及如何正确煮熟不同类型的蔬菜。例如,对于冬瓜和甜瓜,他提到“忌太生”或“忌太熟”,因为过度煮熟会影响它们的口感。此外,他还讨论了芋类食品,可以搭配其他食材来增添味道,而山药则可以单独使用,因为它本身就具有美味。
此外,李渔也讨论了女性美容打扮的问题,如肌肤保养眉眼设计首饰装扮衣衫搭配等。他认为妇女穿着不必追求奢华而应注重简洁雅致,同时指出了根据个人皮肤质地选择合适服装的重要性。
在《闲情偶寄·颐养部》,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关于预防治疗疾病的建议,如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或在疾病初期采取措施阻止其发展。在最后一章“疗病第六”,他分门别类介绍各种药物,并自嘲将自己的这些经验命名为《笠翁本草》,被现代散文大家林语堂赞誉为蕴含深厚人生智慧的一份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