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有声小说不做皇帝做木匠朱由校这般反复的奇葩之举
话说古代的爱好者,各有千秋,有些人的兴趣点儿特别独特,追随自己的热情并不为过,但若是让其影响了正道,则成问题。明朝历史中就有一位皇帝,他虽身处高位,却沉迷于木工艺的世界里,并且还精通此道,他便是那位著称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位不愿做皇帝却偏要当木匠的明朝奇人朱由校的一生。
朱由校,即明熹宗,是明朝第十五任君主,在位仅七年。他以喜爱制作木工品而闻名于世,同时也是一名技艺高超的木匠。但他的治国能力并未达到同等水平。在他统治期间,他倾向于重用宦官,如王安和魏忠贤,不理会国家大事,让这些宦官肆无忌惮地干涉政务,使得国家陷入混乱。此外,《剑桥中国明代史》评价朱由校为“体弱、教育不足,也许在智力上还有缺陷”,这一观点颇具依据。
从小,朱由校确实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他的爷爷神宗更是沉迷于享乐生活,而父亲光宗早逝,所以当16岁的朱由校继承大业时,他仍是一个文化水平较低、幼稚无知的小孩。由于受过少量教育,有时候甚至会闹出笑话来,比如一次江西发生叛乱后,上奏捷报中的“追奔逐北”被一个太监误读成了“逐奔追比”,最终导致将士们受到错误处罚;另一次,一群外国使节带来了许多礼物,但是因为朱由校无法理解汉文书面的奏章内容,便将其误解为对谈判交涉,这引起了他极大的愤怒,最终导致与使节之间产生矛盾。
由于文化素养有限,再加上他对乳母客氏信任度极高,而客氏与魏忠贤关系非同一般,因此权力渐渐落入魏忠贤手中。魏忠贤则喜欢在皇帝专心打磨木器的时候提出奏折,然后得到批准,让自己去处理政务。这一切都反映出了一个问题:爱好虽然可以带来快乐,但若能否平衡个人兴趣与国家责任,是每个领导者的重要课题。
最后,天启帝驾崩留下的烂摊子给崇祯帝继续挑战。而崇祯帝想要励精图治,却因弊端丛生,无奈之下只能眼睁睁看着明朝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