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社会咸丰皇帝为何不重用曾国藩
导读:太平军起义事件后,咸丰皇帝的日子确实不轻松,他整天忙个不停,但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他最烦恼的是花了那么多心血,成效却越来越难以见到。既然这样为何又不愿意重用曾国藩呢?
咸丰像夜里继日忙碌,不断收到前线来的奏折,那些报告中不是说这里有人背叛,就是那里发生了战斗,这些经历让咸丰的信心大受打击,他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赢得战争,直到曾国藩的崛起。湘潭大捷点燃了庆祝的炮声,然后是岳州、城陵矶甚至武昌克复的捷报接踵而至,让人感到应接不暇。那时刻,就像是倒霉了一千年,却在转机。
原来生活也可以充满温暖!要说在籍官员参与团练并非只有曾国藩一人,一共有四十五位,但除了他,没有任何一个能够留下痕迹。不知是否记得,在京时,他就像被鸡血激动一样拼命上报建议书,也幸好当初留了一手,要是没有那份准备,现在即使收到了奖励,也会留下一个不会使用人的恶名。显然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必须赶紧用起来。
尽管曾国藩当初有守孝期间不接受升职或奖励的话语,但咸丰仍授予他署理湖北巡抚一职,并赏戴花翎。署理湖北巡抚,是因为考虑到曾国藩还在守孝期间,一旦守孝期满,便可代理转正。但仅仅七天之后,咸丰又急切地撤回了这一任命。这次戏剧性转折出现在一次君臣交谈之后,其中一方是咸丰,还有一方是军机章京彭蕴章。
彭蕴章擅长诗文,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他的政务处理却显得过于迂腐。在与咸豊交流时,说:“你可能不知道吧,以前这样的书生能创造奇迹。”这句话让彭蕴章脸色变得难看,因为他认为只是一般老百姓中的一个人,即便是在乡间也能引起如此大的响应,这对国家来说恐怕不是好事。
这个话题似乎触及到了防范心理:作为汉臣掌握兵权,对于满族皇帝治下的王朝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但这并不能完全概括整个原因。在清代中,有许多例子显示汉臣掌兵并不罕见,比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岳钟琪这样的典型人物。当时雍正任用岳钟琪的时候,也遭遇到了很多谣言,只不过雍正本人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其实忌讳谁并不只是基于出身,而更多的是基于实际情况。康熙时代的鳌拜(八旗)和雍正时代的年羹尧(八旗),他们都是纯粹汉臣,其下场比岳钟琪更惨淡。这表明清代皇帝对于这种问题已经相当慎重,不再简单地因为出身就排斥某些人才。而且在曾国藩之前还有江忠源,他们虽然也是湘军中的将领,但都得到过咸豐的信任和重用的机会。
因此,这件事应该是个案分析,其中彭蕴章的话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抓住两点,一是 咸豐已经被底层造反分子的威胁所困扰;二是在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地理区域如湖北省长之职,如果把它轻易授予别人,那么潜意识中就担心会出现新的“秀全”。所以,最终决定取消原先命令,将曾国藩改任为兵部侍郎专门处理军务—毕竟打仗才最重要——但事情并未这么传达给曾国 藩。此外,由于朝令夕改,不免引发了他的疑惑。在内乱频繁的情况下,要趁机跳出来自立门户的人估计数无尽,因此对于这些内心活动,无论如何都不容易判断清楚,因此 咸豐对 曾 国 藩抱有的猜疑心理持续存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