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实录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何以日渐严重皇帝心中那份未解的迷茫与遗憾
唐代中期的节度使权力极大,藩镇自行任命使者,部将世袭,以至于形成了"家族化世袭"现象,这是唐廷最不愿意接受的状态,也是节度使权力的无限膨胀。安史之乱后,这种现象越发严重。
玄宗在面对安史之乱时,没有任何军事部署的情况下仓促逃离长安。当时江山阻险,奏请路绝,唐廷和地方州县联系断绝,全局陷入无政府状态。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玄宗在内地设置了多个藩镇,一些由皇子遥领,以此来推行藩镇体制,对抗叛军。
肃宗灵武即位后,又推进内地的“藩镇化”,以达到“以藩制藩”的目的。在肃宗时期,在内地增设的 藩镇数量多达40个,其中关内、河南、山南、江南四道设置的最大,其目的是阻止叛军蔓延和渗透,以及稳定这些地区;淮南、河东、剑南三道则较少,由于吐蕃侵逼,将叛军残余势力安置于河北地区。
代宗时期虽然没有增加新的藩镇,但并未减少已有数量,因为增加相对容易而罢废则难。德宗统治期间,由于建中削藩战争和奉天之难,河南省区频繁调整,加上朱溉与李怀光之乱,又新设了一批 藩镇,但战后多被废弃,最终导致大量膨胀,最终走向割据灭亡。
唐朝无法摆脱这种状况,只能饮鸩止渴,最终作法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