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政治制度与变革 > 唐朝小闲人安史之乱背后的割据与遗忘

唐朝小闲人安史之乱背后的割据与遗忘

唐代中期的节度使权力极大,藩镇自行任命节度使、将吏,部将代己形成家族化世袭,这是唐廷最不愿承认的现实,也是权力无限膨胀的最高形式。安史之乱后,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对于唐廷来说,“安史之乱”是一个突发事件。憧关失守更是玄宗挥之不去的梦魔,其在未作任何军事部署的情况下仓惶逃离长安。当时“江山阻险,奏请路绝”,唐廷和地方州县的联系断绝,整个唐王朝陷入“无政府”状态。为了应对这一危局,唐玄宗在入蜀过程中在内地设置了河南、河中、山南东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的多个藩镇,一些由皇子遥领。企图通过在内地推行藩镇体制,加强地方军事自主权,以对抗安史叛军。肃宗灵武即位后,又继续推进内地的“藩镇化”,以达到“以藩制藩”的目的。

为了加强关中地区的军事安全,以及遏制安史叛军战场攻势,设置了汴滑、郑陈、淄青平卢等镇;为了阻遏安史叛军南下江淮,又设置山南东道、淮南西道等节度使;为了加强对江淮地区控制及保证财赋输入关中地区,再次设立了淮南浙江东西两道节镇。

根据笔者统计,在肃宗时期内地增设 藩镇数量多达40个,其中包括节度使、大都督府观察使防御使经略使等。在这期间,大量新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导致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而地方割据更加明显。这一政策虽然短暂缓解了当时局势,但也为后来的割据争霸埋下伏笔。

代宗时期,对于这些问题采取姑息政策,即努力稳定各方形势,而不是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并没有大幅减少或增加新的藩 镇数目。而到了德宗统治期间,由于建中削藩战争和奉天之难,不仅有大量新建立和废除的地方行政机构,更有许多旧有的制度被重新调整,最终导致各地力量分散,无力再维持中央集权,使得最后走向全面崩溃,只能饮鸩止渴,最终作法自毙。

综上所述,从安史之乱到德宗时代,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说是在逐步恢复中央集权,不如说是在不断加剧地方割据与中央衰弱之间矛盾,从而一步步走向帝国末日。此刻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或许会感慨:若当初能够从深思熟虑出发吸取教训,或许历史轨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遗憾的是,那些曾经掌握兵符的人们,他们的心意已经沉寂在尘土之间,我们只能默默祈愿那些失落的声音能得到平静。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大JBC的死神...
在遥远的古老传说中,存在着一个强大而神秘的族群,他们被称为“苏妖”。这些妖怪居住在一片被世人遗忘的禁地之中,据说他们掌握着能够控制生与死的大能。然而,当一...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土木堡之变对中...
风起长城:土木堡战役与明朝命运的转折 在中国历史上,多次重大战役和事件都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土木堡之变无疑是其中之一,它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14...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古代战略重镇的...
一、战略重镇的崛起与衰落 土木堡,位于中国北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和商贸中心。它在明朝初期作为边防重镇崛起,与内蒙古、辽东等地区紧密相连,对于抵御外...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佛子每晚都想渡...
夜里被佛子追的慌 每当夜幕低垂,星光闪烁,我总能感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它不是来自外界,而是从我内心深处传来的,一种似乎有着无形力量在推动我的感觉。我开...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