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下的隋炀帝第二位皇帝的辉煌与挑战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他开创科举制度,为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他还修建了长达2700公里的大运河,将都城洛阳作为中心分为三大段,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然而,在他的统治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频繁的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两次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使得民变频起,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并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其孙皇泰主杨侗追谥为世祖明皇帝。
在教育制度上,杨广推行科举制,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他还重用南方集团官员,以打破由关陇集团垄断仕途的情况。此外,他也进行了一系列建筑项目,如营建东都洛阳,以及修建宫殿苑囿、离宫别馆等,这些都是他个人的奢靡之风体现。
然而,这种挥霍浪费和过度榨取农民劳动力的结果是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惨象。大业末年的农民起义迅速蔓延,从山东、河北扩散到全国各地,对隋朝政权构成了致命威胁,最终导致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