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郑哲敏的科研故事从不折腾到出汗的坚持
两院院士郑哲敏的科研立项故事:从不折腾到出汗的坚持
九月二日上午九点,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笼罩着素花环绕的哀乐。人们在低回的悲伤中,告别并追忆我国著名力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在中国现代力学事业中,他扮演了一个领导者的角色之一。他的生活始终牢记和实践着老师钱伟长、钱学森的话:“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一句话改变了人的一生;郑哲敏对学生们的教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要出汗”、“比别人干得好”,这两句话是他对白以龙说的,并非仅限于学生,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他鼓励人们要有真实的情感投入,不断努力,要比别人做得更好。如果觉得自己无法超越,就不必去尝试。这两句话深刻影响了白以龙和其他学生。
1974年,一群包括白以龙在内的学生跟随郑哲敏来到了西安,他们一起在实验室里工作。晚上由于条件有限,他们挤在招待所的小房间里睡觉。但即便如此,郑哲敏也没有休息,他坐下来看书,有时候看业务书,有时候因为太累而看《聊斋》等待大家睡着后再休息。一连几个月,他们不断工作,“出汗”了一整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他们发现了新的问题,推进了流体弹塑性模型。
在郑哲敏爆炸实验室里,每天都充满辛苦工作。“像抬钢板之类杂活”,甚至包括这些小事情,都由他亲自参与。他通过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最终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他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成果。
1952年,尹祥础进入清华大学机械系,从1957年开始学习工程力学研究班。在195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它为解决课程过多的问题而设立“连续介质力学”课程。接到任务后,郑哲敏找到了尹祥础和谈庆明,让他们先了解情况,然后编写教学大纲和讲义。在编写过程中,他们互相交换意见,以确保质量。而当他们将这门课程带入学校时,即使面临严格竞争,也没有让他们感到畏惧,因为有 郑哲密 的支持与信任。
1960年代初期,当时还未成为知名教授的情况下,尹祥基础定向派遣至中国科技大学担任固体力学课教师。不久之后,由于他的能力被认可,他成了该校重要人物之一。此后的岁月里,他继续致力于研究,并最终成为了中国的地震预测领域中的领导者。
1984年李世海成为博士生,在他的印象中,郑哲敏对于学生非常严格。当李世海读博期间组织青年力量学会并担任理事长时,他批评说:“做学问要踏实、深入。你不好好的工作,就瞎折腾什么。”20世纪90年代初,当李世海刚从博士毕业并被安排前往深圳进行技术服务时,再次遭到了批评:“你怎么能这么浪费时间?不是应该专心做科研吗?”
这些批评让李世海认识到必须更加专注于研究,没有经常性的指导下,没有结果可言。而且尽管经济收入可能会增加,但如果不能持续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那么这一切都是空谈。这次经历帮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道路,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人才导师,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形象。
1988年6月,在 郑志民 的领导下,全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的开放实验室(LNM)成立,并迅速发展起来。他曾任LNM第一任室主任直至1993年,又担任LNM学术委员会主任直至2000年的职务。此间,该实验室逐渐提升自身水平,最终于1995年获得优秀评价,并最终被科技部选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1年的验收顺利通过。这一切都归功于 郑志民 不懈奋斗以及其强烈责任感,以及他一直倡导的一个原则:保持谦逊,不断前行,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不放弃追求卓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