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李卫光绪帝自幼便是挨饿的命运之王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揭露了清朝皇帝的膳食并不如外界想象中的豪华。他总结了四点:“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这反映出皇家的饮食注重排场,而不是营养和口感。御膳房提前做好菜肴,以确保饭菜即使失去新鲜也能及时送达,但这样的处理导致了饭菜的色香味都被忽视。
光绪帝的生活更是凄惨,他从小就经历饥饿。据说他甚至不得不偷偷到太监那里吃东西以填饱肚子,这种情况令人难以置信。慈禧太后对他的饮食管制极为严格,她认为作为皇帝应该遵循祖宗的遗训,不应过于追求口腹之乐。
光绪遭遇的一次更加悲惨的情况是在被囚禁在瀛台之后。在那个时候,即便摆放在他面前的饭菜也有很多已经变质或腐烂,但他仍然无法改变这种状况,因为慈禧太后坚持节俭,并且拒绝让御膳房替换掉这些烂熟食品。这一切都显示出了光绪帝最后十年的精神与肉体上的摧残。
大太监寇连材曾评价道:“中国四百兆人中,最苦命的人莫过于我这个皇上。在孩童时代,每个人都会有父母关爱他们、照顾他们的饮食和衣物,即使孤儿,也会有亲友来抚养。但是我,从五岁起,就登基为君,没有人敢亲近我,即便是我的福晋,也不能亲近,只因为名分所限。而只有西太后(慈禧)才能亲近我。但她却因骄奢淫逸,对我的困境毫无关心,因此我处于一种非常孤独和荒凉的情况。”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光绪帝一生的艰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