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事变跆拳道如何在中国武术面前夺冠
在炎热的夏日,同事为他年幼的孩子报了个跆拳道培训班。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不选择传统武术呢?它不是更有文化意义和历史深度吗?”他回答说:“现在只有跆拳道的课程可供选择,武术则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训练场所。再说这短暂的暑假期限内,即使是学武术,也只能掌握基础功夫,而跆拳道则能让孩子们体验到实战训练,让他们在结业表演中展示速度和力量。”同事的话语触动了我,我想起过去从体校毕业后尝试教导小朋友们武术时的情景,那时候我们只是在广场上勉强进行基本技能练习,一直到结业表演还只是简单的初级长拳技巧,没有对抗训练。
回顾当年,我们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来打磨基本功,每天反复练习正踢、侧踢、里摆、外摆以及二起脚和旋风脚。这似乎是一种徒劳无功,因为这些动作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一直困扰着我。还有甲组长拳,这种规定性的技术中包含一个侧空翻动作,这样的翻腾与打斗何其相似?就像孙悟空般飞越云霄,但现实中谁会真的这么做?
如果能找到一位民间师傅,他们或许能教授一些实用的技法,让我们真正感受过招的心跳。但科班出身的人,只会精通套路和对练,除非自己下苦功夫,不然终将成为“糊涂账”。目前,武术教育主要强调套路演练,而忽视了对抗性和技击性的重要性,因此远离了真正的武术本质。
相比之下,虽然跆拳道是外国来的运动,却成功融入中国社会,被青少年积极接纳学习。这可能因为它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在教材设计上更加吸引人。在学习完基本礼仪和口令后,便可以开始模拟对抗式训练。当孩子们能够在家长与观众面前展示自己的技术,如木板破碎,或是在结业表演中展现速度与力量时,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非常令人激动。
历史上,当国民政府推广国内传统体育时,每所大学都开设了国术班。然而,由于教学方法过于保守,最终导致学生流失。而今,对于现代儿童来说,更难以接受这种单调乏味的地步。因此,无论是尚先生这样的老派教学模式还是现代武馆,都需重新审视,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柔道与跆拳道进入奥运会,与其包装宣传之外,还因具备较强对抗性而受到青睐。而作为源自民间的一门古老艺术,如果不能创新,将难以获得青春族群的认可。此刻,它被人轻视如同京剧一般高雅却冷漠,让人感到汗颜。
如何继承发展,并吸引新一代加入,是当前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深思熟虑,为此制定策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旋转转体或劈腿大挥等形式主义操作上,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但缺乏实际用途的事务只会让人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