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和问题打交道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薛长斌教授的科苑名匠故事
低调沉稳是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主任薛长斌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曾经担任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和嫦娥四号任务有效载荷分系统总设计师的他,自诩运气好,并将成就归功于“赶上了整个时代发展的大潮”。面对日常工作中的枯燥与压力,他依赖团队力量以及个人的好奇心来推动前进。
薛长斌把自己在航天事业中的角色比喻为“乘客”,而卫星或着陆舱则是他们搭乘的平台。他作为有效载荷分系统的总设计师,负责确保这些“乘客”顺利完成任务。他的工作涉及多学科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天文学等,这要求他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强大的综合能力。
尽管起初没有预期走上航天道路,但薛长斌接受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发来的邀请,一步步成为了一名航天工程师。在过去24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参与了多项重要项目,包括实践十号和嫦娥四号。他认识到,航天不仅是一份工作,它承载着国家人民的心愿和期待,因此它超越了个人得失。
薛长斌每天都在解决问题,无论是技术难题还是团队协作的问题。“时刻都有问题,每天都在解决问题。”虽然过程充满挑战,但他坚信团队合作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在嫦娥四号项目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关键设备频繁复位的问题,这几乎要导致重要数据丢失。但通过细致分析并排查可能原因,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使得项目顺利完成。
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国际合作也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薛长斌展现出了卓越的人际沟通能力,他相信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避免误解并促进合作。在《中国航天(英文版)》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以便未来的国际合作能够更加高效。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薛长斌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好奇心,并且坚持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认为,即使工作看似枯燥,也应该从中学到乐趣,从而找到成就感。这正是他所秉持的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