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地图下的武术之争跆拳道如何超越中国武术的传播
在这热浪未退的夏日里,同事儿的孩子报名参加了跆拳道训练,这让我不禁好奇地询问他:“为何要选择外国的跆拳道,而不是学习中国武术呢?”他回应说:“现在市面上只有跆拳道培训班,没有教武术的地方。再说,暑假时间有限,如果学的是传统武术,孩子们可能只会掌握基础功夫,而在跆拳道中,他们可以很快学会踢木板。”他的话语中透着一股现实感,我不得不认真思考。
回想起我的一个同学,他曾在体校毕业后尝试开设武术课程,但由于租用场地困难,最终只能在广场上教授基本功。一个完整的暑期训练下来,孩子们只是刚开始了解腰腿部位的运动范围。在结业表演时,他们能完成初级长拳,并且还没有进行对抗训练。这与我们当年勤奋学习整整一年,每天重复正踢、侧踢、里摆、外摆和旋风脚来培养基本技能形成鲜明对比。我曾经苦思这个旋子打得又高又飘究竟有何用处,但直到今天仍旧没有得到满意答案。此外,还有甲组长拳中的侧空翻动作,它似乎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就像孙悟空般无从下手。
如果能够拜一位民间师傅,那或许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技巧和过招体验。但是科班出身的人们所学到的往往是套路和对练,对于真正打斗并无太大帮助。而现在,我们将这些套路作为主要内容去教学,无疑离了武术本质越来越远。人们开始将它视作花架子——既美观又没什么实际用途,这种情况令人感到羞愧。
相较之下,尽管跆拳道是一种进口体育项目,它却深受青少年欢迎,不仅教法独具特色,而且其宣传包装也颇具吸引力。它通过活泼有趣的教程,让小朋友容易接受,并逐步进入对抗性训练。当他们在结业表演中展示自己的速度和力量,或是在家人和观众面前漂亮地破坏木板时,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极具吸引力。
历史上,在30年代国民政府推广国术期间,一些大学开设国术班,其中尚云祥先生因名望而获得最多学生。但不久后,当其他班级学生都能劈腿下腰时,他班里的学生因为枯燥单调而纷纷流失。这让我思考:我们的传统方法虽然深入但显得过于保守,对普及武术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柔道和跆拳道则成功融入奥运赛事,其强烈对抗性以及贴近生活使它们受到欢迎。
为什么我们的武术无法走向奥运?除了宣传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们缺乏接地气与实战能力。作为民间艺术,它应该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却偏偏被弄得高雅脱俗,使得连自己的年轻一代都不愿加入,从而错失了继承发展的机会。我希望相关领导能够深思熟虑,为如何吸引新一代重新关注武术提供有效方案。不再提倡那些空谈虚构,只求让那些坐享其成的人腾出位置,让真正具有才华的人发光发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