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诗韵中寻元顺帝江南水国风华录(1320052513700523)
元顺帝——昏聩无能的元代末帝,遗世独立江南水国风华录 元顺帝脱欢铁木儿,中国元代末代皇帝,元明宗和世瓎长子,又称元惠帝(死后元朝庙号为惠宗,明朝谥号为顺帝),讳名托欢特穆尔,在一片繁星之下于1320年出生,而在应昌的古城中,以悲壮的姿态迎来了1370年的去世。他的故事,如同一首不朽的诗篇,无声地诉说着一个王朝的凋零与沉沦。
是也,其实,他并非完全无能,只是命运将他置于历史的尽头,让他成为那个时代最终寂静的声音。他以乌哈噶图汗号,在位三十五年,是北元第一位皇帝,也是被明太祖赐予“顺”字谥号的人物,但这个名字却无法掩盖他的孤独与无力。
公元1341年,一道龙飞凤舞般的命令,从天而降,将改变了这段历史:脱脱当政,更改了“至正”的年代宣布“更化”,历史上称为“脱脱更化”。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希望之光。
其间,有五个关键措施,如同五朵奇花开放在人生的荒原:
恢复科举制度,这是一盏照亮未来灯塔;伯颜废黜科举,是为了防止汉人的崛起,但是在脱后的新天地里,它又一次被重燃。
置宣文阁恢复四时祭,是对往昔的一种致敬,对未来的承诺。
平反昭雪冤狱,是对过去的一个抒情;放宽政策,为农民减负,则是对现有的温柔。
开马禁,为民除害,这是一个解放束缚的心愿;免除税收,则是一场春日游行中的庆祝歌曲。
主持编写宋、金、辽三史,这是一个跨越千年的桥梁;它不仅记录了往昔,更映射了当下的智慧和包容。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汗牛充栋的大书卷,还有来自不同族群的人们携手合作。这部《二十四史》,其中只有《宋史》、《辽史》、《金史》三部,被少数民族宰相主编,而这三本书,却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完成。这就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