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小辞店程学勤的沉默之谜
自幼生长在黄梅戏故乡安庆市怀宁县农村,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种黄梅戏团体的演出和农村中传唱的黄梅音调及丰富的民歌,给童年时代的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情感的熏陶。从此,程学勤就痴迷上了音乐,六岁时,他碰到一个瞎眼算命先生边走边拉二胡,觉得特别好听,就跟在他后面一直走了10里路,听完后又独自走了10里路返回,回到家还为此挨了一顿打。从此,他就疯狂爱上了音乐。上中学时,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即后来的安庆市黄梅戏一团),他每天晚上上自习时就坐在门口听剧团排练,一直到散戏。
痴迷音乐的程学勤还特别有天分,上小学时他就自学学会了拉二胡,十二三岁时买不起用蟒皮做的二胡,他就自己动手用皮做了一把二胡。因为二胡拉得特别好,1954年,当初中未毕业的时候,他被民众黄梅戲剧团招进去成为主胡演奏。
1955年,与著名黃梅戲作曲家時白林相遇,让他聽到了《春香傳》這部作品後,一心想著自己也能寫出類似的曲子,因此開始涉足作曲領域。他雖然從未踏入過專業音樂學院接受系統學習,但透過不懈努力和對音樂熱愛,加速了他的成長,使得他很快勝任成為一位作曲家,並取得了顯著成果。在那段半個世紀以上所展開的一生裡,即使沒有正式學歷,但他的才華與毅力讓其成為黃梅戲界的一員。
1984年的《渖婿招婿》,1988年的《公主与皇帝》以及1990年和1992年的《黃山情》、《桃花扇》,都獲得了一些重要獎項,如“金鹰奖”、“飞天奖”。而2000年的《山乡情悠悠》更是獲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
程學勤相信,只要創作出了符合時代精神、具有獨特風格且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事蹟,那就是最好的成就。而為追求這個目標,他堅持以傳統為基礎,不斷發展新意念,以期將黃梅戲帶向一個全新的高度。在他的世界中,最珍貴的是那些無言卻語彙豐富的小詞,這些小詞如同生命中的微妙變化,是黃梅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們也是程學勤人生的縮影——既充滿詩意,又不乏現實ism。
綜觀來看,在茫茫人海之中,有一處特殊的地方,它不僅是對於黃梅戲的小致敬,更是一種對於藝術本質探索的心聲,那便是由曾經驕傲地站在舞台上的青年男孩——現在已經是一代高手——程學勤所創造出的「小辞店」。它像是一間隱藏在城市角落的小屋,每當夜幕降臨,那裡會發出淡雅而優美的声音,是什麼呢?正是在這裡,你可以聆聽到那些曾經穿越千秋萬歲的情感,以及那些仍在燃燒的人文關懷。你是否願意隨我一起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用耳朵來旅行,用心靈來遁世?
你知道嗎?那地方叫做「小辞店」,而其中最神秘的事情,便是它背後那位主人—— 程学勤。这是一个关于艺术、关于生活、关于人的故事。但当你真的来到了那里,你会发现,这一切其实不过是一场无声无息却又触动人心灵深处的大梦幻。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层谜雾,看看隐藏在里面真正意义上的「小辞店」究竟是什么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