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国学小名士观自然后感
我,李时珍,字东壁,生于公元1518年,卒于1593年。是中国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巨匠之一。我出生在一个以医为业的家庭。父亲李吉闻,是当地一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药物学知识的著名医生。我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对医药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我的父亲却不想让我当医生。因为,那时医生这一行社会地位很低,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他竭力督促我读经书、八股,企图从科举中寻条出路。
1531年(明世宗嘉靖十年),我考中秀才,我1524年开始行医。在此之前,我读过《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嚷要略》、《脉经》、《甲乙经》等古典医书。我用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又注意在医疗实践中学习并检验书本上的知识,因此我的医术提高很快。在行军治病方面,我善于运用“四诊”(即望、闻、问、切)、“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等方法诊病。
诊病时,我“经方”、“时方”兼采并用,因病而施,不拘一格。我尤其喜欢用“单方”(指药味简单,多能就地取材,匣子应用的药方)、“验扩”(指经临床应用而有效的药方)和民间的一些土方治病,使得患者花费少而收效大,因此深受广大贫苦百姓的欢迎。这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国学小名士,在自然界中的责任与使命,以及通过医学救助人类疾痛,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