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14岁少年与俄罗斯拳手宗师蔡龙云共舞舞台剧上演
蔡龙云:武术大师的风采与传承
近日,上海体育学院原创校园大师剧《蔡龙云》在白玉兰剧场成功上演。这部舞台剧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我国著名武术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中国武术九段蔡龙云的一生追求与风采。该剧以“点线式”结构勾勒了大师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风采,从不及弱冠力挫俄美拳师,少年心性惹下祸端,临别得拳谱,再到三十而立知己临门,立志发愿终进上体等多个重要时刻。
剧情经过18个月的筹备,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陆军执笔,国家一级导演徐俊执导,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表演专业教师王继强共同打造。该剧融合了精彩的武术动作,以“打”的简洁实用与引人入胜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独特视听盛宴。
编剧陆军介绍,该剧得益于上海体育学院优质的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表演资源,因此,无论是在设置场面还是构建情境,本劇都比其他的大師劇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即更具表演性,更富观赏性。
本劇中的武戲也是經過精心設計和編排。武術指導王継強依據劇本與導演構思,以及人物與劇情需要深研蔡龍雲大師之學著作,並力求呈現其學問精微。此外,有来自休闲学院、 武术学院、竞校的同学参演,使得表現更加丰富多彩。
刚满4岁时,蔡龙云便开始在父亲严格要求下习练武术。他练起迎面三脚、左右腿,每练一百次,一口气三百腿,有时摔倒在地,也要爬起来再练。9岁时,他拳术已相当精熟。在之后,他来到上海广拜名师,又学会了各种少林套路,最拿手的是祖传华拳。这套华拳讲究动迅静定,以十二套拳路为主,其风格是刚猛飘逸挺拔俊美,是唐代流传下来的古老拳种。
1943年12月,当年仅14岁的小小少年即勇夺西洋重量级黑人拳手鲁塞尔,并被誉为“神拳大龙”。他的每一次比赛都是中华民族自豪的一刻,也是对外界展示中华文化威力的机会。在1960年代,他担任上海体育学院教研室主任,不仅撰写了一至五路《华拳》《五路查拳》《少林寺剑棒阐宗》,并亲自授课,将华拳传授给青年教师,同时对旧作进行修订重新再版,并翻译成英文向海外传播。
身为当之无愧的武术大师,但他总说“我不是大师,我是老师!”他不仅培养了一批栋梁英才,而且关心指导了许多未曾谋面的学生。他特别强调对习武者的德育培养:“习 武先习德”,认为这是一种内外双修过程。本片也通过戏剧方式展示了他这一理念,将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