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浩穿越唐朝免费阅读安史之乱后皇帝为何不敢削藩
从安史之乱爆发后,藩镇割据成为了唐朝稳定的大敌。然而,从唐肃宗开始,大唐并未实施大规模的削藩政策,他们的尝试虽然不乏其例,但多为小打小闹,甚至连朱元璋时代的推行力度都难以相比,那么唐朝为什么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进行大规模削藩呢?还是说中央权威不足?
要想像武则天推恩令那般深入施行,每个地方的强人都会有所反感,一旦公开抗拒,即使是推恩令,也难以为继。一个强大的后盾是必不可少的,要是不然,藩镇们绝不会轻易服从。历史上,唐朝确实曾尝试将一个藩镇分而治之,将一部分给了原 藩镇领袖亲属,但结果是亲属接受权力即被捕,被指控利用其势力,而捕捉者正是他们自己的亲属。
然而,这些割据藩镇却对此策缺乏信心,他们都能经受考验,无论皇帝如何优待,只要放弃兵权,他们总担心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大权在握的人最害怕的是失去这一切。因此,在唐朝中晚期,这种削藩行动成为了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我们回顾历史,便会发现真正能够解决“割据”、“内部斗争”和外戚问题的皇帝并不多见,只是在社会动荡时期,这些问题才暂时得到控制。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力量仍旧存在着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