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个皇帝的黄马褂之谜哪些人才足以穿上这袭荣耀衣衫
在清朝的影视剧中,常有犯人穿着黄马褂而不被用刑的情景。甚至黄马褂还能让人误以为皇帝亲临,人们会说“吾皇万岁”。然而,在紫禁城里,卫兵们也都穿着黄马褂,但这并不能获得免罚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了解黄马褂到底是什么。今天,“马褂”已不易见到,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其实,它是满族人的发明,被称为“鄂多赫”,名字源自骑行时穿着的便服。
根据嘉庆年间宗室史学家爱新觉罗·昭梿《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的记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等,都要穿黄马褂。”除了这些职务规定下的黄马褂,还有一种是通过赏赐得来的,分为两种:一种叫做“行围褂子”,一种叫做“武功褂子”。
关于第一种,“行围”指的是陪皇帝打猎,要获得这种衣服,就需要在打猎时表现出色,或进献珍贵物品以获龙颜大悦。而第二种,即“武功褟”,则是为了表彰立下战功者,可以在任何重要场合身穿。但直到嘉庆帝时,这样的获奖者并不多见。
为什么后来黄马褟变得普遍呢?原因之一是清朝末年的封建制度崩溃,一件衣服就不再像过去那样令人感激涕零了。统治者逐渐不把它当珍贵稀罕的事物,而开始滥发。在慈禧太后的一次心情好的时候,她甚至给自己开车的人赏了一件黄马衫。这一切都导致了原本高不可攀的事物变得平常无奇,其威望和价值随之减弱。这就是最后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