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不易黄道周刻苦练字的故事
黄道周,一个在明代活跃的学者、书画家,他的名字与漳浦(今福建)这片土地紧密相连。1585年,他出生于这个地方,而1646年,他以一生的学问和艺术成就离开了人世。在他的生命中,有着不凡的一笔——天启二年的进士之路,这为他打开了仕途的大门,最终官至礼部尚书。他还曾被唐王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并谥号忠烈,这些荣誉都证明了他的才华和影响力。
除了政治上的辉煌成就,黄道周更是通晓天文、数学等诸多领域。这位多才多艺的人,不仅能书能画,还擅长诗文和隶草。他的楷法尤其受到赞赏,被认为遒媚而接近古代楷书大师钟繇和王羲之的水平。他留下了一系列著作,如《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这些作品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诗翰册》的六幅绢本楷书尤其引人注目。这组作品共计26行,每行字数不同,是黄道周55岁时的杰作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份《石渠宝笈三编》,详细记录了这一珍贵文献。此外,在清初宋荦对此批评:“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这种评价简直太贴切了!
总结来说,黄道周不仅是一位学者的典范,更是一位艺术家的灵魂。在他那遒劲有力的行草書中,你可以感受到一种酣畅淋漓;在那些质朴精丽的楷书中,你会发现一种意气纵横。而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对他那个时代,以及他个人的魅力产生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