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束冤狱长达十八年犹如明朝四大奇案中的安胎药却遭遇了实质上的监禁与误解
明代言官的数量很大,影响也很大,在规谏君主、权奸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犯颜直谏、不惜陈尸庙堂的耿介之臣是层出不穷,然而受到的酷刑也是当代人很难想像的。皇帝处罚言官,重的是杀戮并陈尸街头,次等的是长期监禁,在诏狱中受尽折磨,最幸运的是贬官削职,老死家乡。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天空出现彗星,俗称扫帚星,嘉靖帝就下诏求直言,有位南京御史叫冯恩的,上疏说天空出现了扫帚星,是不祥之兆,这三颗不祥之星就是内阁大学士张璁、方献夫与右都御史汪宏,要想除去天上的扫帚星,就必须先除朝廷的扫帚星。嘉靖帝看后勃然大怒,就下令将他逮捕关入诏狱,将其发配到广东雷州,他六年后才遇赦回归乡里。
同朝有位言官进谏,却带来了长达十八年的牢狱之灾。此人名叫沈束(1514—1581),浙江会稽人,他在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对俺答首鼠两端、战和不定的对策提出了批评,被投入诏狱,不久刑部上奏说他只是奏事不实,并无大错,但沈束受了廷杖之刑,再次被关入诏狱。
此外,还有一位言官武定侯郭勋与李福达狼狈为奸事件,也使得嘉靖用罢官流放来对付言官,被流放的多达四十余人。但这也没有遏制进谏之风。到了嘉靖中期,一些犯颜进谨者仍是前赴后继,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太仆卿杨最与御史杨爵。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通过廷杖还是长期监禁,都未能遏制住那些敢于直谨的人们,他们继续在宫廷中高声疾呼,为国事和正义说话,即便面临着生命威胁也不退缩。
因此,可以看出即使采取极端措施,如使用廷杖或长期监禁,也无法完全阻止那些坚持正义的人们的声音,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事业远远超过个人的生死。这一现象在明代尤为显著,其间充满了一场又一场关于忠诚和正义的大戏,而这些戏剧性的一幕背后,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心态变化,从愤怒到考虑,从严厉打击到宽容释放,这种转变反映了皇帝对于国家治理方式以及对待忠臣态度的一系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