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何被称作山水中的弃儿探索人类文明三要素在自然景观中的体现
在历史长河中,苏轼的足迹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057年,他随父亲参加科举考试,遇到了文坛泰斗欧阳修和诗坛大将梅尧臣。欧阳修被苏轼清新洒脱的风格所震撼,对他的才华给予高度评价。在文坛领袖的赞赏下,苏轼的大名迅速传遍京城。
然而,当他即将崭露头角时,母亲去世,他必须回家守丧。等到期满再次入京,他获得了一系列官职,但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翰林院。他曾受到宰相韩琦保护,不被突然重用,这是对他的爱护与关怀。当父亲去世后,苏轼再次回京,却发现世界已经不再是他二十岁时那个“和平世界”。
1071年,他上书批评王安石变法,但遭反弹,被调往湖州任知州。在那里,他主张改革并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卷入了“乌台诗案”,几乎遭受极刑幸运逃过一劫。
出狱后,被贬至黄州,没有实权,但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杰作。在汝州任职期间,小儿子夭折,使他请求留在常州。此后几年的浮沉,最终得以复位为翰林学士。
1089年,在龙图阁任学士知杭州期间,他治理河道、疏通淤泥、修建堤坝,为百姓带来了福祉。但又因高太后的更迭,再次遭贬。这一次,是在惠州开办学堂,与学生们共度余生。徽宗即位后,又被调往廉州,在1100年的大赦中复归朝奉郎。不久,即行返京途中逝世,终年65岁,由宋高宗追封为太师,其词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