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南宋与北宋分野之自然演变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名机,以长沙太守著称,南阳郡涅阳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自幼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十岁时已读多书,尤其是医学书籍。同乡何颙赏识其才智和特长,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将为良医。”果然,他成为了“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处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期,张仲景目击家门旁的瘟疫悲惨情形,因此发愤研究医学,用以解脱人民疾苦。他学习了自己的宗族中的知名医生张伯祖的医学知识,并继承了他的医术。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经验。
他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等古代医书,对其中关于热病的一些理论进行了发展。在实践中,他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并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
为了更好地开阔眼界和交流经验,张仲景去了繁华的都城洛阳行医。在那里,他认识并诊断了一位文学史上号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患有可怕疾病,但王粲不听他的建议,最终导致死亡。
尽管做官,但张仲景并不热衷于官位,最终因政治腐败而辞职。他专注于总结经验,并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这部著作系统分析了伤寒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及处理方法,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该书包含三百多个方剂,其中一些如麻黄汤、桂枝汤等至今仍被使用。此外,该作品对亚洲各国包括日本、中朝越南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