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典免费听明朝那些事儿的奇遇
朱大典(1581—1646),字延之,号未孩,金华长山村人。明末军事家、爱国志士和殉国烈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章邱知县。天启二年(1622),任兵科给事中,上疏谏阻太监王体乾、魏忠贤等求功荫锦衣世袭之议。五年,出为福建按察副使,抵御“红毛番”侵扰有功,因而被晋升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
崇祯三年(1630),以原官起用。在此期间,他多次因抗击叛军取得胜利,被提升至高级职位。他曾率领3万大军主动出击叛军,大败轻敌的叛军主力,并成功围攻登州杀死贼帅李九成。此战大获全胜,为明末所少见之胜利。
崇祯八年二月,由于流寇攻占凤阳并毁皇陵,大典被诏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府。他亲自带领一千健卒和五百匹马作为亲卫队随行,并驻扎在凤阳。此后,他因“坐失州县”、“平贼逾期”而遭到多次降职。
崇祯十六年,当东阳县许都发生聚众叛乱时,大典子万化募人抵御,将贼人击退。这份忠诚却导致他因为“通贼”和“贼去而兵不散”而被下旨逮捕治罪,其家也被抄没充饷且令督赋。
随着李自成攻占北京并立福王于南京,是为明安宗,大典被召为兵部左侍郎,然后又迅速升至尚书,并总督上江军务。在这段时间内,有传言他与阮大铖及马士英结盟,但这些指控似乎并不真实。大典最终率军回乡据守府城,当方国安率众南奔时,与马士英及阮大铖再次相遇,最终在鲁王的命令下解除了围困。大典成为浙西的一支独立力量,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和建行台督师的职位,不久唐王在福建登基,即绍宗,又授予他东阁大学士和督师如旧的职责。
隆武二年三月(1646),满清攻克浙东,大典坚守金华城直至土墙崩塌。当家族成员纷纷投井自尽时,大典携火绳与子孙宾客聚集于火药库中引爆身亡,以此报效国家。他最终因其忠诚与勇敢,在乾隆四十二年获得了烈愍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