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如同流年轮回更替康熙被雍正毒死犹如断送春天
康熙被雍正毒死,明朝皇帝如同行星般转换位置,轮回更替。以下是明朝历代皇帝的列表及其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2年号“洪武”。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建文四年即位,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建文四年的靖难之役后即位,在位二十二年。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永乐二十二年的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病逝。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宣德初期为太子,其父仁宗去世后继承大统。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天顺时期曾被废黜,但复辟后继续其父宣宗的政策。
明代宗朱祁钰(1450-1457);景泰时期仅六个多 月,即因健康原因退位,被弟弟宪宗取而代之。
宪宗成化时期的大臣王振掌握实权,对外用兵扩张领土,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和法治建设,是明朝政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孝宗弘治时期,大臣杨士奇等人主导的政治,是明朝历史上著称的一段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代,被誉为“弘治盛世”。
10 武宗正德时期,因宦官严嵩专权导致国家腐败,不断地进行抗击蒙古、维护边疆安全的战争,并且增加了对外交贸易活动,使得国家经济进一步衰落,最终导致民变频起并引发了群雄割据局面,为清末民变埋下伏笔。
11 世祖嘉靖初年的胡惟庸案件暴露出宫廷内部斗争激烈的情况,这场政治风波影响深远,将整个社会推向动荡不安的地步,最终使得嘉靖晚年的政府变得极度腐败与混乱,有“嘉靖末”、“万历前”的说法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困境与危机感。
12 穆宗隆庆至神州崇禎之间,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能挽救整体上的衰弱状态。在这之后,由于战乱不断以及各路豪杰割据,一直到1644年的李自成攻占北京,结束了长达276年的明王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