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口的隋末孤帆杨侑历史的最后一缕烟云
杨侑,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出生于大业元年(605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他的母亲韦妃,是隋炀帝的一个妃嫔。自幼聪明过人,气质非凡。在大业三年(607年),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为代王,食邑一万户。当时的隋炀帝亲征高丽,他留守长安。
在大业十一年(615年),随着隋炀帝巡幸晋阳,被拜为太原太守。不久,他镇守京师。在那段时间里,他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和责任感。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十五日,当李渊在晋阳起兵时,同年的十一月初九日,他攻入长安。随后,在十一月十六日(617年12月18日),李渊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并拥立杨侑为皇帝。当天晚上,他在大兴殿正式登基,并改元“义宁”。
然而,这个名义上的皇帝实际上只是李渊扶立的傀儡。在义宁二年的三月份,大约是在618年的夏末至秋初的时候,消息传来说隋炀帝死了。这让李渊认为自己称霸之机已经成熟,因此他于同年的五月十四日逼迫杨侑退位,并自行称帝,将国号更改为唐,是为了唐高祖。而降低杨侑爵位,让他成为酅国公,在长安闲居生活。
不幸的是,在武德二年的五月十二日,也就是公元619年的9月14日,或许是因为病痛或遇害,一代才华横溢而又短暂生命结束了。他仅仅15岁,但他的记忆和影响力却深刻地铭刻在历史中,以恭皇帝之谥号被葬于庄陵。他没有留下任何继承人的遗产,只有族弟袭取酅国公爵位。对于他的评价,有魏徵等《隋书》所述:“性聪敏,有气度。”以及李延寿《北史》的观点:“恭帝年在幼冲……虽欲不遵尧舜之迹,其庸可得乎!”这些都反映出了对这位少年君主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