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将巅峰之樊於期
樊於期——战国末期忠义之将
在那风起云涌的战国末年,樊於期以一介武夫,屹立于历史的长河中。原为秦国名将,他曾因伐赵之役遭遇李牧的强敌而兵败后逃往燕国,被太子丹所收留。在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和庶地督亢的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此助行刺。然而,当樊於期得知这一消息时,他选择了勇敢自尽。
杨宽在其著作《战国史》中提及了一种理论,那就是樊於期与桓齮是同一人,但这种说法仅基于发音相似以及时代接近,并未得到充分证实,因此仍旧是一个悬念。
人物生平
公元前240年,吕不韦为了报复五国攻秦之仇,将军师蒙骜率领十万大军伐赵。当时张唐被派到屯留催促后续部队,而成蟜手下只有十七岁的小将樊於期。面对赵军庞媛的大阵势,两次失利后的蒙骜让成蟜带着重兵继续抗击,但最终还是因为内讧导致失败。在这关键时刻,樊於期出主意,让来使宣布即日移营,使得秦军士气低落,最终导致了整个计划的失败。
随后,在公元前237年至233年的几次战争中,樊於期担任将军多次大胜,对抗赵国名将李牧,也曾有过一次惨败。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在公元前227年最后一次战役中因心怀怨恨和报复心理,最终选择自刎身亡。
他的英勇无畏、忠义双全,以及悲剧性的人生故事,使他成为历史上一个令人敬仰的人物。他与荆轲之间的情谊也深受赞誉,他们共同承担着救国家、报私恩的心愿,这段友情和牺牲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