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智慧小院士数学之旅坐得住胜过天赋的光芒
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智慧的守护者周向宇教授了我们一个至关重要的数学真理:“坐得住”比天赋更为关键。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数学院研究员,他从20岁便开始在这里深造,直到如今,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办公室或教室里,与学生们一起探讨数学问题。
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不仅需要天生的才华,更需要坚韧不拔的心态。周向宇从小就立志于此,在父亲——一名中学数学老师的影响下,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78年,当他13岁时,他参加郴州市初中生数学竞赛并获得第一名,这标志着他的天分和决心。
自学是周向宇学习方法的一部分。他养成了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干扰的习惯,即使有答案也不看,而是自己琢磨整个推导过程。当他能做出与答案不同的推导过程,而且同样“漂亮”时,他会感到非常高兴。这份习惯让他能够潜下心来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干扰。
陆启铿教授曾评价过周向宇:“能出成绩,因为他坐得住。”1989年,博士还未毕业的周向宇便被德国著名数学家Hans Grauert教授邀请前往哥廷根访问。在那里,他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扩充未来光管猜想”,得到国际认可,被认为是多复变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
十年的钻研后,1997年,周向宇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并被写入《二十世纪的数学大事》和《数学发展:1950—2000》,被认为是“mathematical development's highlight”。陆启铿也对自己的学生表示赞赏。
回国后,周向宇一直担任数学院研究员,从事多复变和复几何研究。他希望把大部分时间留给最优L2延拓定理、乘子理想层强开性猜想等重要问题,以及培养新一代学生,让他们掌握新知识、学会思考,每个月至少举办三次讨论班直到深夜结束。
尽管生活可能清贫,但对于这些追求纯粹科学的人来说,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那些身处其中的小生命正是在这样的智慧保护下成长。而我们的孩子,也许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灵感,将来也能成为像 周向宇这样伟大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