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句如同幼儿园国学的花朵悄然在心田里绽放
陶渊明(约365-427年),原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好友赠谥号靖节先生,其出生地有争议,一说为宜丰人。东晋著名文学家,以田园诗、辞赋和散文闻名于世。据《宋书》记载,他的本名是渊明,有时也称作元亮,是浔阳(或宜丰)柴桑地区的人。他因在家中种植了五棵柳树而得到了“五柳先生”的雅号,并被尊称为靖节居士。
他的家族历史悠久,他曾祖父陶侃是一位东晋的重臣,被封为长沙郡公,而祖父则担任过武昌太守。然而,当他父亲去世后,母亲孟嘉成为单亲家庭的主妇。这可能影响了他对仕途的追求,因为他在29岁时选择离开仕途隐居到柴桑,并且不久后被任命为江州祭酒和镇军参军。在彭泽县令期间,他又一次选择退出仕途,这次是为了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文学创作。
陶渊明最终在52岁时回到故乡宜丰,但四年之后又返回浔阳,在那里度过了余生。在他的生活轨迹上留下许多纪念建筑,如南山、柳斋、菊轩等,以及洗墨池、藏书礅等地方,这些都与他的文学创作有关。此外,还有故里桥、靖节桥以及舒啸台等地,也都是对其一生的致敬。
至今,在澄塘镇秀溪村还有很多关于陶渊明及其家族的地方传说和遗迹,其中包括读书堂和靖节祠,它们都是当地居民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怀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