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皇帝的职场通用指南(图)
在现代的眼光下,皇帝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是需要掌握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一份工作。然而,这份工作的难度极高,因此,一直以来只有少数人能够干得出色,而许多人却因无法有效地行使职责而导致形象受损。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进行皇帝这一职业的教育?虽然古代文人的学识无疑令人敬佩,但实际操作则显得相当棘手——难道要让退休的君主每隔几天就回来指导一下预备役的继承者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聪明才智的人提出了创意:编写关于当皇帝这份工作的案例书籍,以古代为榜样,学习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在明朝时期,就有了《历代君鉴》这样一本教材。这本书由林文等臣僚于景泰四年(1453年)完成,它似乎是在为当时即位但缺乏经验的皇帝提供了一份参考资料。尽管署名权归属于朱祁钰,即代宗皇帝,但他更多像是一个项目审批者和质量检验者。
朱祁钰,也就是景泰皇帝,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他经历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等重大事件,在宣宗去世后,他的大哥被封为英宗,而他自己则被封为郕王。但他的母亲成分并不佳,他从小便没有接受过成为君主所需的专业培训。不过,由于英宗被俘,他不得不接任监国,并在次年的改元景泰中正式登基。
景泰皇帝虽然起初并非自愿成为君主,却显然希望能尽力做好这一职业。他重新选拔忠诚可靠的人才回到朝堂,并在担任四年后,便命令大臣们编写《历代君鉴》作为一种速成课程。这本教材最终得到了他的满意,甚至还促进了参与编写者的官升迁。谁知道呢,那时候的心态与未来遭遇兄长复辟后的悲剧相比,还显得有些天真无邪。
《历代君鉴》的内容浩繁共五十卷,每一卷又详细记录若干个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由于时间紧迫,这部作品采用了“抄袭”的方法,从现有的史传中摘录编辑而成。而对于每位皇帝,都会标注“善可为法”,这是对司马光著作《资治通鉴》的引用,用以提醒新一代领导者哪些行为值得效仿,哪些则应避免。在结尾处,则附上了史家的评语,为读者提供最后的心得体会。
总结来说,《历代君鉴》是一本典型的针对“当皇帝”职业发展案例式教材,它通过实用的方式向未来的领袖展示了如何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位置,同时也给予他们宝贵的情感支持和实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