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时期对漠北地区的管理就如同元朝历史中最值得借鉴的篇章犹如一幅精妙的画卷每笔每划都蕴含着治国理政
明宣宗在位时期,北方边境呈现出一片相对平静的景象。这份暂时的宁静得以实现,是因为阿鲁台对东蒙古人的领导地位被明成祖的五次征讨所动摇。随后,部落领袖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到了朱棣驾崩之际,阿鲁台已然衰败无力,因为瓦剌人在脱懽(1439年或1440年去世)的带领下不断侵扰他的领土,这迫使他转移至东方。这样,蒙古联盟分裂为两部分:阿鲁台领导东蒙古人,而脱懽则统率西面的瓦剌诸部落。此后双方持续着激烈的冲突。在明仁宗、明宣宗统治期间,尽管每年都有纳贡使团前往北京,但由于阿鲁台权威不足,他无法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此外,由于阿鲁台的虚弱,无力阻止兀良哈惕各卫下的蒙古人发起挑战,他们不时威胁中国边境。在宣德三年(1428年),当这些部队入侵中国领土之际,恰逢明宣宗亲自率三千骑兵巡视边疆,并成功击退了敌军。
之后,在战略要地开平卫南侧建设防御工事,并由薛禄负责,其建议将边防集中于此,以缩短供应线。但是,此举后来被认为是一场重大战略失误,因为它暴露了数百英里的土地给敌人,同时限制了明军采取进攻态势。
与此同时,在西面,瓦剌力量日益增长,最终在宣德六年(1431年)击败并杀死了阿鲁台,使瓦剌成为蒙古地区不可争辩的地主。而这一胜利促使兀良哈惕再次发起攻击,但未能取得成功。在母纳山之战中,即宣德九年的秋天,当脱懟下令瓦剌部队袭击并杀害了阿魯臺後,這場勝利也標誌著與大元朝廷保持和睦關係的一段時期結束。当也先继承父亲遗志,一心想建立自己在蒙古腹地的地位,那种局势就彻底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