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朱瞻基时代的海上探索与文化交融
在朱瞻基的统治下,明朝不仅继续了对外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了促进这些活动,明朝设立了多个机构,如旧港宣慰司、满剌加外府、苏门答腊官厂、察地港抽分所和古里官厂,这些都是重要的贸易中心。
然而,由于自仁宗时期开始远征无效,宣宗时代的文化交流也受到了影响。在宣德朝后期,海帆不再远航,而是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朝实施的海禁政策带来了许多遗憾,使得中国被“”(四周都被包围),失去了进一步发展海外探索和交流的大机会。如果没有这项政策及中国人航海事业的衰退,那么中国人与欧洲殖民者的初步接触很可能是在印度洋,而不是东南亚。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远东和西欧文化圈之间初步交融将呈现出另一种面貌,并且中国人将更加从容地进行国际交往。
朱瞻基登基后不久,他便接到来自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等数十国前来朝贡的情报。这一情形几乎每年都有其发生。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宣宗命令郑和再次出发,以确保这些国家能够定期向明朝进贡。而郑和本人的第三次下西洋于宣德五年(1431年)展开,在返回途中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去世。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前往海外。
除了郑和之外,有其他一些人物也参与了海外使团,其中包括宦官洪保,他在九年的某个时候前往麦加。而王景弘则在郑和主力舰队返回后,又带领了一部分舰队前往苏门答拉和爪哇。此外,在同一时间段内,还有15个使团来自南洋、波斯湾以及非洲北部,这些使团中的成员深入北京,与大清宫廷进行互动。
至于安南的情况,它曾经是一个由芒族人领导反叛的地方,最终黎利篡夺了位子并自立为王。他向朱瞻基请求重新立陈氏之后为安南国王,并最终获得批准,被册封为安南国王,从此以后安南始终保持着与大明帝国之间稳定的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