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夸张地称为宋朝开国皇帝中的第九位君主
(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元符三年(1100年),赵桓生于坤宁殿。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太子。
宣和七年(1125年),他受父徽宗之禅即位,当政共计1年的时间。在他的统治期间,他听信奸臣谗言,被迫罢免了李纲,并向金求和。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终-year 57岁,其谥号为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被葬于永献陵。
早期生活
赵桓出生于一个权贵家庭,是宋朝开国皇帝的孙子、哲宗的曾孙。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展现出父亲那样的能力,而是优柔寡断,对问题缺乏判断力。在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贬蔡京等人,然后重用李纲,但很快就因为听信奸臣而将其罢免。
靖康之变
在靖康元年的正月,一场灾难性的战役爆发了。当时的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劝他逃往襄阳,而太常少卿李纲则坚持留守东京抵抗金军。但是最终,他还是决定带着家人离开。这一决策导致了整个国家的覆灭,因为禁卫军没有得到命令,他们选择留下来保护都城,最终与金军交战。
结果悲惨无比
随着战争的进行,不仅禁卫军被击败,而且大批民众也死去或被俘。最后,在靖康二年的二月,都城开封陷落,并且他本人也被金兵俘虏。而这场灾难性的事件,也标志着北宋的结束,以及南方的一系列新起点。
晚期生活
在押送过程中,他与父亲徽宗一起受到软禁,并最终因病卒于五国城,有说法指出是在燕京病逝。在他的遗体安葬前,他获得了“恭文顺德仁孝皇帝”的谥号,并得到了“钦宗”的庙号,这显示出了南宋对其统治期间所作出的评价并不完全负面。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有任何影响力,只能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小角色存在。而他的弟弟高宗,则利用这个机会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将自己推上了更高的地步。而对于这段历史,无疑是一个深刻反思国家危机及个人责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