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仿佛是张翰笔下的豪杰一手遮天的霸主
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他创设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他频繁的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导致民变频起,最终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将杨广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其孙皇泰主杨侗追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他的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年被封晋王,有战功,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在镇守江南期间政绩突出,但也曾屡立战功。他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由此赢得了朝野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
即位后,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大业五年亲征平定吐谷浑,大业八至九年的三次进攻高句丽均未成功。大业十到十一年的两次北巡长城,都遭到了始毕可汗的围困。而民变四起,每次出游都造离宫,并调发大量农民役使,使得“天下死于役”的惨象发生。此外,他还挥霍浪费,无视百姓疾苦,最终导致国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