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梅戏之魂徐志远如同一位精通古琴的艺术家他的手指在音乐的方向板上跳跃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
安徽黄梅戏的魅力,徐志远,如同一位精通古琴的艺术家,他的手指在音乐的方向板上跳跃,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他的故事从山区的小镇开始,一曲二胡、一口笛子,一次偶然抓蛇,逐渐展开了他成为鼓手、作曲家的奇遇。
青春期,他不仅能够独立完成小戏作曲,还能独自指挥演出,这份自信如同一股动力,让他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在那里,他师从大师,与来自华东地区八位学子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段经历让他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为中国音乐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家乡后,徐志远将自己对黄梅戏的热爱融入到创作之中。他参与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时代感,而且巧妙地融合了电声音乐和淮剧元素,使其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感。这样的创新使得《红楼梦》赢得了文化部第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而《秋千架》则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实力,为当代戏曲注入娱乐与喜剧性,是地方戏与音乐剧结合的一次试验。
除了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身份,徐志远还是一名学者。他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著作,如《黄梅戏通论》、《试论程长庚对京剧音乐的贡献》,并担任多个重要编著项目。此外,他也积极参与研究,并致力于推动黄梅文化向新世纪发展,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以吸引年轻人关注并重新评价民族艺术。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舞台剧、影片、电视剧以及儿童剧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红楼梦》、《秋千架》、《风雨丽人行》等。这些作品不仅获得了一系列单项奖项,也荣获多个集体奖项,如国家级五个一工程奖、二次国家文化部文华大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