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女驸马徐代泉的旋律魅力
徐代泉,黄梅戏女驸马,他的家乡流行庐剧,他在庐剧音乐中长大。1958年他凭借拉二胡考进了安徽省艺校,学了三年庐剧音乐,并学会作曲。他对庐剧的熟悉度和喜爱度远超黄梅戏,但学校却撤销了庐剧专业。当时他的同班4人后来只剩下他一人,而何合浓被分配去了庐剧团。徐代泉虽然不理解,但学校领导说出的一番话让他心服口服:“我们是要为庐剧留一个种子。”然而,这个种子没有机会发芽、开花、结果。
直到1993年,省艺校才招了一个庐剧班,这中间30多年徐代泉一直学无所用,只好转向黄梅戏。但库布条与黄梅戏音乐不同,所以为了尽快掌握这个新领域,徐代泉采取了一种笨办法——与黄梅戏表演班的学生一起上唱腔课。他一面听,一面记谱,由于功夫下得大,他比十几岁的孩子还快学会。在后来的岁月里,徐代泉将自己对黄梅戏音乐的热爱融入教书之中,将自己的创作投入到教学之中,最终成就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从事戲曲音樂的人往往免不了與清貧和寂寞為伍,這正是許多學者對於戲曲藝術家的描述。而從事此行工作的人也會有時候寫著寫著連續七八天一個音符也寫不下去,那種狀態真是坐亦想、走亦想、醒亦想、夢亦想。然而當創作完成後,那種輕鬆又難以形容的感覺再等演員錄完音後坐在音響前細細聽那些唱段,那種陶醉之情也是難以言喻。
在他的生涯裡,他做過三項工作:教学、二胡演奏以及研究。他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並且主持编纂了“泗州戲”、“安庆弹腔”劇種篇獲得“編纂成果二等獎”。今年65歲的他仍然活躍於文化界,不僅擔任中國戲曲學院及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更是創作出了許多經典黃梅戲音樂電視劇,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張玉良》、《祝福》,這些作品都是中國黃梅戲音樂史上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