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梅吊孝全场樊粹庭带你领略豫剧艺术之魅力
秦雪梅吊孝全场,樊粹庭:豫剧之父,编导演一体的戏曲艺术家。原名樊郁,河南省遂平县潘庄人。自幼在父亲监督下读书,14岁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5年后转入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预科二年级,1929年毕业。在校期间因酷爱京剧被同学们称为“戏迷”。曾拜开封京剧名家贺桂福、云路卿为师学戏。曾任学校国剧队队长,演出过《失·空·斩》、《捉放曹》等剧。
求学期间的戏剧活动使他对戏曲艺术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为他日后从事豫剧改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河南省民众师范讲授戏剧课,后于1931年出任河南省教育厅社会教育推广部主任。在此任职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便对河南全省各地的地方戏曲种和风土民情进行了考察和了解,同时也广泛接触了解了社会上的各阶层人士,这一切也都成为他后来从事戲劇工作的生活基础。
1935年,他邀请了一批演员,将原来的开封永乐戏院改建为豫声剧院,并借鉴了京剧、话劇的一些成功经验,对管理改革,使得长期以来被视为粗俗艺术的豫劇有了不错的口碑。他还请来了有真才实学的京劇票友贾荫堂教授武功,同时吸收了一批青年演员,使得豫聲劇院汇集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樊粹庭以一位具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豫劇,他看到了豫劇長處:通俗易懂,但同時也看到了落後的一面:脚本粗糙、文词不通,以及许多旧有的封建主義毒素。他开始编写新作,以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让艺人们参与到创作过程中,为他们定稿并进入排练,从而确保作品既符合新思想、新内容,又容易让艺人们表演。
他的第一部作品《凌云志》引起轰动,其后的《涤耻血》、《霄壤恨》、《女贞花》等多部剧目都取得巨大成功。这批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品格,都超越了传统,与时俱进。他这一系列创作对整个开封地区形成巨大冲击,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将原豫声剧院部分人员组织成立狮吼儿童团,在西安短期演出,并在高培公、封至模等人的协助下继续其表演生涯。在西安,他主要运用自己所创作或改编的小说及历史故事作为基调,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与创新,使其更适合当代观众接受。此外,由於對女性形象塑造充滿同情心與理想化觀念,他創作許多以女性為主角的人物形象,如《义烈风》的童玉珊、《女贞花》的邱丽玉等,這些人物形象既展現中國傳統戲曲中的精華,又融入當代女性特質,是繼承發展中國戲曲藝術精華且具有新意的人物塑造。
樊粹庭先生在創作上重視情感,並非只追求情感,而是通過情感來塑造人物性格和環境氛圍。他對於傳統戲曲中的某些成分如戲串、戲套持否定的態度,因為這些元素缺乏個性,不足以恰如其分地反映人物的情感及其所處環境。此外,由於他致力於將古典文化與現代精神相結合,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能夠讓觀眾從歷史故事中領悟到時代精神和社會進步,並激發觀眾的情懷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