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探寻元朝自然界的外来征程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名机,以长沙太守著称,南阳郡涅阳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自幼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十岁时已读多书,尤精医学。何颙赏识其才智,将来必为良医。
在混乱的东汉末年,他见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便发愤研究医学,用心治世救民。他学习了古代医学理论,如《素问》、《灵枢》、《难经》等,并对“辨证论治”原则加以研究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他不仅“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搜集古今有效方药和民间验方。为了更好地开阔眼界,他前往繁华都城行医,与文学史上知名诗人王粲交往密切。在接触中,他发现王粲患病,但后者不听他的建议,最终导致早逝。
张仲景重视临床实践,对自己临床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他曾做过长沙太守,在任期间每月初一、十五大开衙门给群众看病,这种方式后来形成了坐堂看病的传统。最终,他收集资料并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系统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为中医方剂学奠定基础。
历代注释此书的著作很多,其影响远超国界,对亚洲各国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在日本,其中一些中成药至今仍然使用着张仲景创制的方子。此外,《伤寒杂病论》的影响也体现在世界范围内,是我国最早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性的临床诊疗专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