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弱的三个朝代明朝不在其中而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却被腰斩而亡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朝被普遍认为是最弱的:西汉末年、东汉末年和清朝晚期。然而,这并不包括明朝,尽管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遭遇了悲惨的一生,最终因误解而被腰斩身亡。
高启(约1362年-1405年),江苏苏州人,是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列为“明初四杰”。他的才华横溢,在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地位,但他个人的结局却令人扼腕,他在政治上的冒险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高启之所以遭受如此命运的转变,与元末起义首领张士诚以及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有关。在元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起义。张士诚领导了一支强大的起义军,并在吴地称王。当时任淮南行省参知政事的饶介礼招募人才,被告知到高启才华横溢,就请他担任幕僚,此时的高启仅十六岁。他不久后离开官场隐居于青丘一带。
建国后的朱元璋曾邀请他出任户部右侍郎,但由于早已入仕途且对官场缺乏热情,高启坚辞不就。朱元璋没有强求,只赐金放归。但当时朱元璋对他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多疑心重,对任何可能表达讽刺或批评的声音都格外警觉。而一篇名为《题宫女图》的闲散之作中的两句:“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虽然与自己无关,却触发了朱元璋猜忌,使得其对于高启持有成见。
洪武五年,当魏观成为苏州知府,他开始修建新的办公大楼,该建筑选址正好位于张士诚旧宫殿遗址上。大楼完工后,便需要撰写一篇“上梁文”,类似古代新房盖好后必定举行庆典仪式。由於魏观知道高啟文采超群,又恰逢其处隐居青丘,便特意請來為此事寫作。此舉本非大事,但卻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应,最终導致了他的悲劇性命。
魏观将办公大楼修建在张士诚宫殿遗址上,这件事使得朱元璋愤怒至极,因为这涉及到了他争取统治权力的敌手——张士诚。在某些文献中,如《明史·高啟本傳》记载,“帝之未发也”,即暗示《郡治上梁文》中的“龙盘虎踞”四字,不仅触犯了皇帝,而且是故意嘲讽或者挖苦,而这一点直接促成了他的死刑判决。因此,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政治复杂性的时代里,一句话、一词甚至只是一个字眼,都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那些掌握文字力量的人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永远不会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