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与南宋名将孟珙尝后图真迹自然融合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名机,以长沙太守称,南阳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活七十岁左右。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十岁时已读多书,对医学尤为热衷。同乡何颙赏识其才智,将来将为良医。
他生活的时代是东汉末年,连续战争导致民弃农业,大城市荒野遍布、人民流离失所。他目睹家家僵尸之痛、室室号泣之悲,并感往昔丧事之痛、横夭莫救之苦,因此发愤研究医学,为解脱人民疾苦而努力。当时,他曾拜有声望的医生张伯祖为师,不仅聪明好学,而且刻苦钻研,最终尽得其传。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经验。他研读了《素问》、《灵枢》、《难经》等古代医书,其中对《素问》的影响最大。在实践中,他发展了“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并提出“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此外,他还广泛搜集古今有效方药,并研究各种具体治疗方法,如针刺、灸烙等。
为了更好地交流经验与学习,张仲景去了繁华的都城洛阳行医。在那里,他认识了文学史上著称的王粲,但后者不听他的建议,最终因疠疾早逝。这段经历加深了他的认识:文人亦需关注健康,不可轻视疾病。
尽管当官,但张仲景并不热衷于官位,最终因为朝政日非而选择隐居少室山专心总结经验并写作。他收集资料并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205年左右完成,而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分成了两部作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它系统分析了伤寒原因、症状及处理方法,对中医疗法产生重大影响,其方剂至今仍被用以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