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皇帝的职业教材为什么说明朝这么诡异
在当今的视角下,皇帝的职业可谓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尽管如此,这份职位往往吸引不了太多真正合格的人选,因为它要求极高的专业技能和独到的领导智慧。因此,关于如何教育一名合格的皇帝成了一个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虽然有许多学者对四书五经等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实际操作方面却常常遇到难题,例如不能让现任皇帝为了几天时间就暂时退位,让预备役皇帝来实践这些知识吧?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经验丰富的君主尝试了一种创新的方法:编写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皇帝的案例教材,以历史为镜鉴,学习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一职业。
明代宗朱祁钰便是这样做过。他编制了一本名为《历代君鉴》的教材。这本书最初由明宣宗时期的一位探花、修撰官林文以及其他臣僚于景泰四年(1453年)开始筹备,并在宣德五年的某个时候完成。这本教材应该被视作一种招标项目,而代宗则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只不过最终署名权归他所有。在那些忙碌而充满责任感的时候,即使是一位已经活到了老年的君主,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这似乎有些令人费解——尽管按照“活到老,学到老”的俗语来看,或许可以理解。但我们必须承认,那位代宗确实有些特殊。
朱祁钰作为明代宗,是那个经历夺门之变和英宗复辟事件的人物之一。他是宣宗第二子,被封为郕王,而他的哥哥朱祁镇继承了皇位,当上了英宗。按说法,他母亲成分不佳,他从小就生活在宫外,可以说他没有接受过当上皇帝所需的专业培训。但是在土木堡之变中英宗被俘后,由于瓦剌帝国威胁,奉命监国的大哥朱祁钰不得不接替兄长担起了这份重担,在即将一年之后改元景泰时,他正式登基。
景泰期间,即使是一个临时接班人,也表现出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皇帝的心思。他恢复了谦慎政策,将忠诚之士召回朝堂。在他当上第四年,他下令编写了一本《历代君鉴》速成教材。这本厚重著作完成后,他显然感到非常满意,因为参与其中并受益良多的是左春坊左谕德兼修撰林文,最终升至左庶子兼侍讲一职。而那时候还不知道未来仅四年内会面临弟弟英宗复辙带来的困境。当初编写《历代君鉴》,以增强职业技能与道德修养,这段情节显示出景泰帝对于其职业抱有浓厚兴趣,有着爱其所做事业的情怀。
《历代君鉴》共计五十卷,每一卷都包含若干个代表性人物,从古至今,每个时代每一个重要人物的事迹都被详细记录下来。一部浩如烟海巨著,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只能采取捷径,因此它实际上是基于“贵族职业教育”的需求,从现存史传中摘录编辑而成,比如提及宋仁宗三年五月一次访南御庄观刈麦的情况,其中记载:“(宋仁宗天圣)三年五月幸南御庄观刈麦闻民舍机杼声召问之乃贫妇也,因赐以茶帛谕辅臣曰其勤如此而贫可无恤哉?”主要来源于《续资治通鉴长编》。每个人物事迹之前,都特别标注“善可为法”,此语出自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表达的是提醒各届朝廷掌权者好的榜样值得效仿,不好的则应警惕。此外,还附加史家对前人的评论,如“史臣赞曰”、“史臣论曰”。总结来说,《历代君鉴》及其体例,无疑是一本典型针对贵族这一职业训练案例式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