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不及汉唐盛世常被提起历史人物探索原因
明朝的故事大家知道不,今天就由历史随心看小编带你了解。
所谓的盛世,在我们现在的理解中,就是看哪个朝代的影响力最强大,我们就给他们冠上了一个盛世的名号。而这里的影响力,指的是文化传播,精神征服,武力征讨,开疆拓土,现实征服。
首先我们先来说汉朝。提起汉朝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秦始皇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却在短短的十几年之间分崩离析,之后楚汉争霸,刘邦胜出,并建立了传承数百年的汉朝。这句话是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开头序言,用来称赞汉武帝。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历史上百多个封建王朝中,汉朝军事能力究竟有多强。在这个时代里,大复仇思想和公羊派九世仇犹可报学说广泛流行。这种思想让人们敢于战事,使得能有“寇可往,我亦可往”的霸气宣言,“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铁血国策,以及霍去病卫青等人的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成为了后世无数武将至高荣耀。
试问这样的盛世怎样不让人倾佩?怎么不是盛世?尽管劳民伤财,但国内灾民不断,没有反叛的人,无人趁机作乱,这种情况在别的 朝代很难发生。
接着我们说唐朝。唐太宗时期签订了屈辱性的渭水之盟,使得唐国库赔偿殆尽,而文成公主进藏也被视为稳定吐蕃目的。但相比明朝,从头到尾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它似乎要逊色很多,但是却为何说唐是盛世?
这其实就说到了开头所说的影响力,即文化输出同化周围国家。唐诗,如余光中所写:“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一口一吐便半个盛唐。”此时代,有诗仙、诗圣、诗魔等璀璨人物,有国宝如三彩,还有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让佛教文化正式传播出去。
经济迅速发展,在贞观与开元时期达到了巅峰,每个人都以是唐人为荣。这一时期,以学习和模仿为重心,对科举制度、医学及文字也有极大的影响性,比如日本甚至取材于其文字系统而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
那么为什么会经常提起这些盛世呢?通过外界对我们的称呼可以知道,他们更习惯称呼我们“唐人”,从而可以看出,即便过去好几百年了,这些文化依然深入人心。而且,当谈到种族身份,那么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事实,所以这样的时代自然被认为是“盛”。
然而对于明朝来说,其政策则更加保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听起来确实非常霸气。但仔细分析,只有一段时间朱元璋洪武之治,然后接下来朱棣永乐之治以及朱高炽朱瞻基仁宣之治后面临着衰落。当面临蒙古威胁的时候,被俘虏并导致大量兵马死亡后,再加上继任者的管理问题,最终使得明军力量迅速下降,而新皇帝们则更多的是勉强维持国家运转而非推动新的伟业。
有人提到朱棣七次远征蒙古,但随后的郑和下西洋虽然宣扬了一定的国家威望,但随即又遭遇阻止,更是在海禁政策下退出世界交流。此刻,小小倭寇成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许多学者觉得由于其他两位前任更显著地展现出了影响力的扩张,所以不得不如此评价各自帝国作为特点,因此实际上只有两个地方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