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阅读推荐朱升生平简介与朱元璋的赏赐免死券缘何
在那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一个名叫朱升的人,通过他的智慧和忠诚,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位谋士最终也未能逃脱那一场场血腥的清洗。那么,为什么他会得到朱元璋的免死券,又为何这份免死符最终还是没能保护他呢?
古代的臣子们所追求的“免死金牌”,其实不过是一张纸片,但对于那些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官员来说,它却是生与死之间唯一坚实的一线希望。在大明朝,那种保命符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事,而朱升就是得到了这样的幸运。
但是,尽管拥有了这种看似神奇的权利,他依然无法逃脱最终的一场劫难。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历史的角落,看看这个能够预见未来之事的人物——朱升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朱升字允升,是安徽休宁人,以其隐居五十多年的生活方式和“九字国策定江山”的称赞而闻名。他从八岁开始学习,最终于十九岁考取秀才,并在家乡开设私塾讲学,同时偶尔参与农耕,一介书生。他考上进士后,在池州路担任学正,却拖延到五十二岁才正式就职,并且只工作了三年便辞去官职重新回归平民生活。
他的志向远非寻常,因此人们对他的印象并不特别高。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接下来要讲述的事实:明国谋臣朱升生的简介,以及他为何能获得并利用到那块免死券。
1357年,当朱元璋包围整个徽州时,守城将领福童拒绝投降。面对即将爆发的大战,朱元璋本想直接攻城,可是出于对百姓生命安全考虑,他答应让独自一人前往说服福童。这次冒险成功后,由于福童同意投降,没有一次战斗发生,就这样徽州被无血开门纳入版图。
第二年,当婺源久攻不下时,朱元璋听从了三个计策中之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是基于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中“广积粮”尤其关键,因为当时兵饷不足,而“缓称王”则意味着等待最佳时机,不急于称帝,这些都成为了后来建立大明帝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策略。而这些策略都是由这位谋士提供给皇帝执行,所以他们之间关系密不可分,他们互相尊重和信任,即使在日后的政治斗争中,也没有改变他们间最初的情谊与信赖感。
然而,对于那些深知自己的命运早晚都会受到质疑的人,如同今天提到的故事一样,他们明白,只有极端的手段才能保证自己安全,比如像某些贵族那样拥有特定的许可证(免死券)。因此,在行赏的时候,他请求一张免死券以防万一。但就在此刻,他儿子刚被牵连进案件,被杀害,使得他原本用心求来的那份安慰化作虚幻。
至此,可以看到,无论如何努力,都可能无法避免悲剧发生。在这个社会里,有时候即便拥有最高层次的地位和力量,也不能阻止死亡带走你亲爱的人。这不是个人的错,更不是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复杂交织的心理游戏,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做出选择。而对于那些想要保护自己家族成员以及自身命运的人们来说,只能不断寻找新的机会以确保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