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好地主也饱尝战火洗礼历经考验的帝王
唐德宗简介: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共历位二十六年(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初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广德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载即位后,以强明自任,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卢杞等政局转坏。
建中四年爆发“泾原兵变”,李适出逃奉天,但依靠李晟等平乱。执政后期委宦官禁军统帅,在全国增收杂税,使民怨日深。对藩镇姑息,使其势力增强。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为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有利环境。
贞元二十一年驾崩,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崇陵。善属文尤工诗,有诗入《全唐诗》。生平经历了战火洗礼与考验早在少年时代便饱尝战乱家国之痛。在大唐帝国盛衰变迁中,他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晚年的矛盾:一是由信任宰相到猜忌百官,再形成拒谏饰非刚愎自用的性格;二是由削藩转而变为对藩镇姑息;三是由疏斥内廷宦官到委重掌禁军监军成为制度。
去世前流泪哀叹,其患病并在二十多天内加重,最终于会宁殿驾崩享寿六十四岁,上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崇陵,为政举措四大矛盾。一是坚持革新却收效甚微;二是在削藩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形势逆转;三是在遭受挫折后立即锐气大伤态度软化对待藩镇;四是在疏斥宦官开始转向委重掌权影响国家治理。此次更换表述以排比手法修改,如上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