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侑隋朝的末日与明朝地图上的遗踪
杨侑,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生于大业元年(605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母韦妃。自幼聪明、气度非凡,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代王。随隋炀帝亲征高丽时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被拜太原太守,不久镇守京师。大业十三年李渊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义宁二年李渊废黜杨侑降封酅国公闲居长安。武德二年遇害(一说病死),谥号恭皇帝葬于庄陵。
早年的经历与人格特点:杨侑出生于大业元年的家中,从小聪明有气度。大业三年被封为陈王后来改封代王,以食邑一万户。大业十一年跟随隋炀帝巡幸晋阳拜太原太守,不久镇守京师。在当时他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被扶持的傀儡。他在位期间没有实权,最终在李渊称帝后的五月十四日被迫退位,并在不久之后遭遇了死亡。
历史评价:《隋书》和《北史》对他的评价都是正面的,他性格聪敏,有着非凡的人品。但同时也批评他因为年龄过小而无法有效地治理国家,也指出了他所处时代的混乱局面和内忧外患,以及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地位与作用有限。
家族背景:曾祖父是开国皇帝杨坚,曾祖母独孤伽罗;祖父母则是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父亲是元德太子杨昭;母亲韦妃兄弟包括燕王杨倓、越王杨侗等。而他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为平地起冢,其形制规模都较靖陵为大,是一个标志性的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