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与问题对话的科研人第二届科苑名匠薛长斌的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记述
我,薛长斌,在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担任副主任的职位,给人以低调沉稳的印象。我的职业生涯始于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和嫦娥四号任务有效载荷分系统总设计师。我对自己的成就谦逊地归功于“运气好”,因为我认为个人成就是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的一部分。
面对工作中的枯燥和压力,我坚信团队力量和好奇心的重要性。我的使命是将个人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把有效载荷比喻为“乘客”,而卫星、着陆舱等则是它们搭乘的平台。在设计研制这些“乘客”时,我要考虑到航天器特点、任务目标、设备属性等多方面因素,这需要集众家智慧,统筹各方。
尽管起初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航天道路,但1997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我接受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发来的面试邀请,一干就是24年。我认识到,航天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承载着国人的关注和期待。一旦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再用个人得失衡量这份工作了。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每天都充满了问题,无论是技术上的挑战还是项目进度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解决。2016年的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发现关键设备频繁复位,我们不得不进行故障树分析,从软件到硬件,不留一处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这项工作持续了一年,最终我们找到了问题出在编程语言与CPU兼容性上的小错误,但这背后所涉及到的工程领域分析方法,以及排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展示了我们团队无私奉献精神。
作为嫦娥四号任务有效载荷分系统总设计师,我还参与了国际合作项目,与多个国家共享知识和经验。在这样的合作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处理,而每一次成功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果。
我一直强调团队力量,并且相信只有当每个成员都能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大局观。我也提倡保持好奇心,因为它能驱动人们主动去钻研,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也如此。而最重要的是,让大家在看似枯燥的日常中寻找乐趣,在对事业的坚持中收获成绩。这是我想传达给所有年轻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