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顺序中山西太原有个秀才名叫孙承宗他勤奋好学立志考取功名
在大清朝的顺序中,山西太原有一位名叫孙承宗的秀才,他勤奋好学,决心考取功名。为了避免干扰,孙承宗搬到了太行山上的一座寺庙居住,那里清净适合学习,但因蚊子、跳蚤过多,每晚翻来覆去睡不着。
几天后,孙承宗眼下出现了黑眼圈,就像国家宝藏的大熊猫。某晚,他正躺床上准备休息时,一匹只蚂蚁大小马拉着小武士冲进屋内,这武士头戴雉翎,只有二寸高,身边还有苍蝇大小老鹰和骑乘的小马。
随后又有其他小矮人、猎犬和更多的小武士进入房间,他们数量众多,如同洪水般涌入。就在这时,小矮人们开始捕杀那些烦恼孙承宗的臭虫、蚊子和跳蚤,不一会儿它们便消失无踪。
接着一个穿黄袍戴平天冠的小矮人坐在另一张床上,而小武士们则围绕在他周围,有的献出苍蝇,有的献出臭虫或跳蚤。他们很快离开了房间,就像是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孙承宗既害怕又惊讶,不知道这些奇事是什么意思。他回房发现墙壁上的砖上留下了一只全身白毛的小猎犬,将它放在装砚台匣子里,并将其当作宠物喂食与观察。这只小猎犬细软毛发,还带着一条脖子上的小环,它对食物毫无兴趣,却能寻找并咬死那些讨厌的跳蚤和臭虫,然后安静地趴在匣子里休息。
随着时间过去,小猎犬成为了孙承宗学习时唯一的伴侣。当夜幕降临,它再次寻找吃食,最终被压死于床下。这段故事源自《聊斋志异》中的《小猎犬篇》,提醒我们不能得意忘形,因为未来的任何事情都可能突然到来,让我们的乐趣变为悲剧。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应该保持警觉,以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