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有几本朱棣北征蒙古的惊心动魄
最近,关于明朝朱棣北征蒙古的故事,似乎成了很多人的热门话题。许多人对此情形感到好奇,不禁想要深入了解。其实,这些北征大多数都是朱棣率领的庞大军队与蒙古游牧部落之间的冲突。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逐步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看看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战略和智慧。
第一次北征:永乐八年,朱棣亲自带领五十万雄兵踏上草原之旅,那时候,他们偶然遇到了几支小股游牧部落。但是,在短时间内就迅速击败了这些敌人,只花了极短的距离追击,就成功地斩获了一些俘虏,而那些剩余的人则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这一次战斗虽然没有出现大的战役,但以如此庞大的军力而言,所获得的小利益显得微不足道。
第二次北征:这是最为有名的一次,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永乐十二年,再度以五十万之众前去作战,这回他们遭遇的是瓦剌军队——数量可达三万余人。在激烈交锋之后,最终取得了“毙贼数百人,杀王子十余人”的巨大成果。而尽管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又不得不班师回朝。
第三次北征:朱棣又一次率领30万精兵出发寻找阿鲁台,却未能找到他,最终听闻兀良哈部归附于阿鲁台,便斩杀兀良哈部数百人,并班师回朝。
4、第四、第五次北征都是一样,没有找到目标,一直在草原上转悠,最终朱棣在返回途中因病去世。
与游牧民族作战是一场技术性的较量,因为骑兵机动性强决定了他们的基本策略——如果能够打胜,就继续打;如果打不过,就撤退。只有拥有强悍骑兵才能真正压倒这些游牧民族,有些人才会夸张地认为蒙古只会望风而逃,不敢正面对抗。但事实上,即便是汉时匈奴也同样擅长使用诡计,因此汉朝才组建起有效的骑兵力量,以此来应对匈奴,如李陵率领仅千把荆楚勇士就能取得一系列胜利,比起先前的10万精锐全军覆没,更显得轻松多了。此外,与之前刘邦那般规模宏大的步兵进攻不同,这也是继刘邦之后第二个将大量步兵送往草原的大规模行动之一,同时幸运的是当时蒙古并没有像匈奴那样拥有一支四十万人的骑马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