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与闲情偶寄揭秘中国上下五千年之谜(图)
《李渔与《闲情偶寄》:揭秘中国上下五千年之谜(图)》
在一片古老的江南水乡里,一个名叫李渔的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和科普作家。他的专著《闲情偶寄》,就像是一个时光机,可以带我们穿越到那个充满智慧和生活美学的时代。
李渔(1611—约1679),字笠鸿,号湖上笠翁,人称李笠翁。他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朝中期曾考取秀才,但清朝初年未曾应试做官。出身富有之家,却因清兵入浙后,家道衰落,最终他移居杭州,再迁至南京,从事著述,并开设芥子园书铺,刻售图书。
他的毕生精力大部分花费在戏剧创作及戏曲理论研究方面,而杂著《闲情偶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他本人颇看重这部书,因为它包含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种内容共234个小题,这些内容涉及戏剧创作和表演、小技巧、大观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知识。
比如,《闲情偶寄·饮馔部·蔬菜第一》就分别刊有笋、蕈、莼、菜、三瓜等14篇。在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食物卫生的关注,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烹饪方法来提高食物的品味。这不仅是对当时人们饮食习惯的一次详细记录,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除了对美食的热爱以外,《闲情偶寄·声容部》的内容也非常值得一提。这里不仅包括了肌肤护理眉眼修饰首饰选择衣衫搭配等方面,还有一系列关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小贴士。李渶强调,“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提出了一套符合当时审美标准且实用的服饰建议。
此外,他对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也有深入研究,如房舍向背、高下界墙窗栏制作等都有详尽介绍。此外,《闲情偶寄·颐养部》还教给人们祛病养生的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在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达到健康长寿的地步。
最后,在“疗病第六”章节中,作者以一种幽默风趣的手法,将药材分为多个类别,每一种都附上了自己的名字,即“本性酷好之药”、“其人急需之药”……直至“素常乐为之药”。这样的分类方式既生动又具有教育意义,是对古代医术的一次独特探索。
林语堂先生评价说:“此最后一章,尤富人生智慧,他告诉人的医药知识胜过医科大学的一个学程。” 这正是《闲情偶寄》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一本科学小品集,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大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