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文化与艺术 > 公元元年跆拳道之风如何征服了中国武术

公元元年跆拳道之风如何征服了中国武术

在这热浪未息的夏日,同事儿为他那上小学的孩子报了个跆拳道班。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不学点中国武术?它不是更有特色的吗?”他回答说:“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班,哪还有教武术的地方。再说,这暑假又短暂,学完基本功还能做些什么呢?至少跆拳道能让他们踢木板。”他的话让我意识到,我们当下的武术教育确实面临着挑战。

回想起我那个同学,从体校毕业后,他曾尝试给孩子们教授武术。那时候租场馆都难如登天,就只能在广场上练习。一年时间里,他们也就刚学会了基本动作。结业表演时,就是简单的集体打长拳,没有对练,更别提对抗了。

我们小时候则是整整一年才会这些基础动作:正踢、侧踢、摆腿、二起脚和旋风脚。这旋子虽然高飞飘逸,但其实际应用却始终是个谜。我每次练,都琢磨这个动态在技击中的作用,却始终无从下手。而甲组长拳,那是必修课之一,有个侧空翻,我总觉得这在打斗中用处不大,又非孙悟空一般翻跟头。

如果能找到一位民间师傅,或许能够传授一些实用的技巧,让我们感受过招。但科班出身的人,只会套路和对练,要真正下功夫的话,也只是徒劳了一番身体锻炼而已。现在的武术教育,只重视套路演练,而忽略了对抗性和技击性的重要性,这离真正的武术越来越远。

相比之下,跆拳道作为外来文化,却能够深入人心,它既有独到的教法与训练方式,在宣传上也展现出特殊魅力。它吸引活泼好动的小孩,不像老式武术那样单调枯燥。在学习礼仪口令及基本技法后,便可以开始进行对抗性训练。当孩子们在结业表演中展示速度力量,或是在观众面前劈断木板,这对于他们来说极具吸引力。

早年的国民政府推广国术,每所大学都开设国艺班,当时尚云祥先生因名望巨大,在北京朝阳大学开设形意拳班,其学生最多。不料一个月后,他其他学生便能劈腿下腰,而他的学生仍然站桩待命,最终导致一半学生流失。他那保守传统的教学方法虽培养出几位门派内行,但却阻碍了武术普及。此刻柔道与跆拳道进入奥运会,与我们的古老艺术形成鲜明对比,是不是只顾吃饭?

柔、跆强于其它运动,因为它们具有强烈战斗能力且贴近生活。而我们的古典艺术本应根植于民间,以群众基础为依托,可偏偏把它弄得高雅脱俗,使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接触真的是误入歧途。怎么样才能继承发展 武艺,让假期小朋友重新踏进这些课程?相关官员们或许应该思考思考,看看如何将这些古老美好的东西更新换代,不仅要让自己满意,还要让那些坐在沙发上的评论者腾出位置来支持一下。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文化与艺术 朱允炆下落之谜...
朱允炆的命运始于一场混乱的叛军攻城,结束于一个神秘的消失。他的故事,如同中国历史上许多英雄般,被传说和迷雾所笼罩,让人难以捉摸真相。 一、历史背景与事件 ...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朝那些事是否...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历史书籍层出不穷。其中,以“明朝那些事”为代表的一类书籍深受大众喜爱,它们以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的注意...
宋朝文化与艺术 朱允炆下落之谜...
我是如何追踪到历史的最后一缕线索的? 记得那天,我在翻阅着一本旧书,突然间,一个名字跳了出来——朱允炆。这个名字听起来熟悉,但我却无法立刻想起他是谁。在我...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清北京传教士...
在那遥远的1582年,意大利一位名叫利玛窦的耶稣会士踏上了前往澳门的旅程,这开启了他在中国的大时代之旅。随后,他辗转于广州、肇庆、韶州、南京和南昌等地,以...

强力推荐